香港人在大灣區

back四輪驅動2018-01-29

四輪驅動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先進製造業基地,打造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產業創新中心
中山:立足“五個維度” 實施“四輪驅動”謀劃新發展
2018-01-29       撰文:羅麗娟 周湘紅
 
 孫中山故居、岐江兩岸、詹園、菊花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醉龍舞飛掠而過,紅木傢俱、古鎮燈飾等享譽世界的產業“名片”逐一亮相……美國紐約當地時間2018年1月1日,中山全新城市形象短片《偉人故里·中國中山》登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Times Square)“中國屏”,在新年第一天向世界發出“新時代、新中山”的盛情邀約。
傳統與現代在這裡融合,傳承與創新在這裡交匯,夢想與藍圖在這裡起航。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中山迎來一個創新發展的歷史機遇期。當前,該市提出努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先進製造業基地,打造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產業創新中心的發展定位,從中山的中山、廣東的中山、灣區的中山、中國的中山、世界的中山五個維度,積極擁抱大城市、擁抱大灣區、擁抱高科技,立足“五個維度”實施“四輪驅動”謀劃新發展。
 
經濟建設新突破
    去年招商項目總數比增274%
    近日,中山海關公佈了一組資料:去年該市進出口總值達到2581.5億元,比前年增長15.4%遠高於全省8%的增速
    據中山市統計局的統計資料,2017年該市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00億元左右,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0萬元大關,地均生產總值每畝約12萬元,均處全省前列。此外,中山經濟結構也呈更加趨好的態勢。資料顯示,中山去年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4.6%,重工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1.6%,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至61.3%。
    與此同時,中山的發展潛力,也讓不少裝備製造企業“用腳投票”。2017年,中山招商引資成效突出,4個百億級專案簽約,招商專案總數、投資額、動工數分別增長274%、115%、137%。尤其是在第三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上,該市上報簽約項目62個,簽約投資總額近千億元,在珠西“八市一區”中簽約數量、投資額均居第二位;百億級專案4個,居“八市一區”首位。其中,新松機器人華南產業總部基地專案是投資金額最高的一個,達300億元。
    不僅如此,海外的優質項目也紛紛瞄準中山。今年,國內首個採用柔性系統的高精度人機協作機器人產品,將在中山市研發和生產——在廣東逸仙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的推動下,日本早稻田大學人機協作機器人創新團隊將攜手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聯手推動這個項目落地。
 
搶抓機遇謀藍圖
    把區位優勢變為發展優勢
    吸引國際資源集聚,便利的物流網路是基礎支撐。目前,中山市正進一步加強與大灣區各城市的交通銜接發揮深中通道、深茂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關鍵作用,加快建設高鐵、高速、快線、軌道、港口等無縫對接的高品質快速交通網,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在軌道交通建設方面,配合推進深茂高鐵規劃建設,加快南沙港鐵路建設,開展地鐵規劃,加強與周邊城市軌道網規劃銜接,推動廣州地鐵18號線、佛山地鐵11號線延伸到中山核心區;同時,把中山站改造升級為高鐵站,已經成為廣珠城際線除廣州南站以外的最高標準線路站場;此外,還在黃圃鎮打造公鐵水多式聯運的貨運綜合樞紐,將黃圃站建設成為連接歐洲快線的物流中心。
在軌道交通建設方面,配合推進深茂高鐵規劃建設,加快南沙港鐵路建設,開展地鐵規劃,加強與周邊城市軌道網規劃銜接,推動廣州地鐵18號線、佛山地鐵11號線延伸到中山核心區;同時,把中山站改造升級為高鐵站,已經成為廣珠城際線除廣州南站以外的最高標準線路站場;此外,還在黃圃鎮打造公鐵水多式聯運的貨運綜合樞紐,將黃圃站建設成為連接歐洲快線的物流中心。
在高速公路建設方面,目前中山市在建的高速公路里程達215公里,超過歷年所建成高速公路里程的總和。對接深中通道方面,中山有三個方向的高速公路:通過東部外環高速,向南可以通達珠海,向北可以通達廣州;通過中開高速向西可以通達江門。當前,該市正在加快推進中開高速、東部外環高速等所有已規劃的高速公路建設,還謀劃西部外環高速與佛山對接,以及與廣州南沙對接的高速公路。
在快線建設方面,中山正加快連接高速路網、接駁樞紐站場的快線建設,今年將實現橫欄快線通車,並加快推進坦洲快線、民眾快線、南朗快線、大湧快線等7條快線建設,動工建設古鎮快線等一批快線,力圖經過幾年努力,中山中心城區與鎮區之間都有快線連接。
    在去年開通深中水上巴士的基礎上,中山正在謀劃到深圳前海及珠江西岸其他城市的水運線路,通過完善馬鞍港區配套設施,加快新客運碼頭及綜合體建設。屆時,中山到香港、澳門的水上客運時間控制在1小時之內
    改革開放闖新路口
    “四輪驅動”推動高品質發展
    面對機遇,並非沒有挑戰。這個僅占全省1%土地面積、3%常住人口的地級市,保持了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的經濟總量。
    1988年,中山升格為地級市。當時,該市GDP為37.7億元,到2017年達3500億元。利用不設市轄區“直筒子”優勢,中山發展起古鎮燈飾、小欖五金、東鳳家電、大湧紅木、港口遊戲遊藝設備等專業鎮經濟,上述鎮區產品在國內均占過半份額。目前,中山已建成3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18個省級專業鎮、516個省級以上名牌名標
    立足新起點,高品質發展對中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破解發展瓶頸問題,釋放新的經濟活力,中山近期先後召開的市委十四屆二次、三次全會和市兩會,對中山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其中一項重要的方法論,就是“四輪驅動”。
 所謂“四輪驅動”工作要求,一是強化市級統籌,即針對鎮區辦不了的事,在城鄉規劃、土地利用、招商引資、公共服務、環境容量等方面加強統籌,集中力量辦大事,增強對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力、執行力二是實施組團發展,即進一步強化規劃引領,優化資源配置,以重大產業平臺、重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為有力抓手,打造一批標誌性、示範性的組團項目,破解資源利用碎片化等“瓶頸”問題,推動形成強大規模效應三是激發鎮區活力,堅持重心下移,進一步簡政放權,讓鎮區資源要素活起來,讓基層幹部的積極性、創造性迸發出來,形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勁足實幹特色鮮明的基層發展格局四是堅持分類施策,根據各組團、各鎮區功能定位,精准施策,實施分類指導、分類管理,推進差異化評價考核,努力推動區域均衡協調發展。
 
創新發展換動能
    對接國際資源全面升級創新生態
    除了日本早稻田大學人機協作機器人創新團隊,中山去年年底還引進了包括加州大學SkyDeck(天臺)加速器等在內的國際一流創新平臺。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迫切性和自覺性,打開了中山與國際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打開了新視窗。
    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中山市圍繞建設區域科技創新研發中心,實施一攬子政策措施,創新綜合能力持續提升。統計資料顯示,該市去年預計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2.4%,居全省前列;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456件,增長35.2%。
    隨著以色列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新中心等高端研發平臺落地,哈工大機器人“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掛牌,中山全市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增至385家;同時,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數量繼續翻番增長,預計超過1700家,實現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
    《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統籌利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完善創新合作體制機制,優化跨區域合作創新發展模式,構建國際化、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不斷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水準和效率,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在新一輪開放發展中,中山市也將重塑其價值主張,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及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優化資源配置,融入世界創新網路。
 
民生福祉聚民心
    讓獲得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共建,是為了更好地“共用”。
    持之以恆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山實施了一大批惠民舉措,市民獲得感不斷增強。據統計,該市去年民生財政支出比重達68.2%。去年,中山完成新建改建擴建公辦學校15所,動工建設18所,新增公益普惠性幼稚園15所,新增規範化幼稚園學位9745個,高考總錄取率、本科錄取率、一本錄取率均居全省前列。今年,中山還將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計畫增加規範化幼稚園學位6000個,並加快公辦中小學校建設,新建改建擴建公辦學校40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1997年獲頒聯合國人居獎以來,中山堅決守住生態環保底線,向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宣戰,連續十年在省環境保護責任考核中獲優秀等級。去年,該市建成翠亨新區翠湖、古鎮中心濱河等4個濕地公園、3個組團體育公園和4個岐江河濱水景觀帶,南朗、板芙、古鎮、南頭成功創建“廣東省森林小鎮”,數量居全省第一。
與此同時,“平安中山”建設不斷深化,全市刑事案件發案下降5.5%,破案上升3.4%,名列中國最安全城市排行榜第5,並第6次獲評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第5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第4次捧回“長安杯”。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大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2017年發展盤點
    ●經濟建設
    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00億元左右,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0萬元大關
    ●招商引資
    4個百億級專案簽約,招商專案總數、投資額、動工數分別增長274%、115%、137%
    ●市場活力
    新增各類市場主體7.3萬戶,增長21.4%
    ●創新動能
    預計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2.4%;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增至385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數量繼續翻番增長,預計超過1700家,實現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
    ●人才政策
    出臺“人才新政18條”,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增至39人,納入國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26人,省市創新創業科研團隊增至39個,博士後工作平臺增至43個,專業技術人才達20.4萬人
    ●交通路網
    在建高速公路里程達215公里,超過歷年所建成高速公路里程的總和
    ●企業減負
    降低企業各類成本124.2億元,推進206個補短板項目建設
    ●行政改革
    取消行政許可事項24項,取消行政審批仲介服務事項11項;壓減行政審批事項申請條件386條、審批環節212個;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取消145項涉企涉民證明事項
    ●民生福祉
    民生財政支出比重達68.2%;醫保病種分值結算模式在全省推廣,社會保險“五險”參保達995.6萬人次,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9.1%;困難居民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比例提高到80%以上
    ●社會善治
    第6次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榮譽稱號,第4次捧回全國政法綜治最高獎項“長安杯”,第5次獲評全國文明城市;6.7萬非戶籍人口落戶,2.5萬異地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獲得積分入戶入學入住公租房資格
 
2018年重點工作
    1.聚焦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加大財政、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市財政安排產業扶持資金21.8億元。
    2.狠抓創新驅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加快三角迪茵湖科創基地、坦洲科創島建設,與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構建“兩區一湖一島”格局。
    3.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經濟社會活力
    以更加主動的姿態,與大灣區中心城市廣州、深圳、香港互動,在規劃上主動銜接,在交通上主動對接,在產業上主動承接。
    4.加強建設管理,提高城市功能品質
    一攬子抓好規劃、建設和管理,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讓市民生活得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
    5.保護自然環境,建設綠色生態家園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努力為市民創造高品質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空間,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6.加強文化建設,增強城市軟實力
    弘揚向上向善、孝老愛親、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擦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文明城市招牌,建設文化強市。
    7.保障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實施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畫,推進學前教育擴容提質工程,增加規範化幼稚園學位6000個;加快公辦中小學校建設,新建改建擴建公辦學校40所。
    8.加強自身建設,打造法治廉潔高效政府
    全面推進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通過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準。

$58/位睇樓團

雅居樂-國際花園

1.6米復式住宅

2.深珠城軌出口

3.面積100-127平方

聯絡我們

瀏覽
人數
139281

Andy Tse / 謝澔賢

香港熱線:9539-3934

國內熱線:132-6818-8567

香港號碼有 Whatsapp 及 微信

Eric Chen / 陳嘉傑

香港熱線:9046-4076

國內熱線:147-1503-3362

Wechat: ericchen0922

首頁 珠海一手 中山一手 新聞快遞 留言板 資訊參考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查詢熱線Youtube

Facebook